1月3日上午,中国足协发布消息,表示重新开放职业联赛俱乐部对一线队在内的各级梯队进行商业冠名权。
在今天上午发布的《中国足球协会职业俱乐部和球队名称管理规定(试行)》中,涉及到多个新赛季联赛的政策变化,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就是商业冠名权。在推行俱乐部中性名称的政策后,冠名权的回归意味着足协希望给俱乐部营造更为宽松的生存空间。
此外,冬季转会窗,中超俱乐部可注册外援不得超过6名。在冬窗和夏窗中,各中超俱乐部可注册的外援数量累计不得超过7名。各中超俱乐部每场比赛同时可报名外援5人,上场最多为5人。租借到其他俱乐部的外援占用原(租出)俱乐部外援注册名额。
坚持俱乐部名称非企业化
允许冠名名称为企业或品牌名
据新华社,1月3日,中国足球协会发布了《中国足球协会职业俱乐部和球队名称管理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中国足协相关负责人接受新华社专访,介绍了《规定》的出台背景、主要变化和措施保障等。
足协负责人表示,2023年11月中国足协与中足联筹备组在苏州召开了2024赛季职业联赛工作会议。会上,三级联赛俱乐部和会员协会代表们讨论了新赛季联赛的相关政策,对俱乐部和球队名称方面的政策提出了需求和建议。
中国足协经过审慎研究分析,认为俱乐部要求完善俱乐部和球队名称的建议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为支持俱乐部更好发展,促进职业联赛长期、稳定发展,规范俱乐部和球队名称使用情况,于是制定出台了政策调整方案。
足协坚持俱乐部名称非企业化(中性名),在此前提下,允许俱乐部在2024-2028赛季对所属球队冠名。冠名对象必须具有合法资质和良好的社会形象。冠名名称应为赞助商企业或品牌名称,不包含商品或服务类别、组织形式等,且符合广告法及行业管理相关要求。
此外,俱乐部所属球队不得接受俱乐部股东的字号、商号或品牌(包括与其相似的汉字或词组)的冠名;不得接受博彩、烟草等赞助商的冠名。冠名内容应符合中国职业足球联赛的整体形象和品牌战略,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不得含有虚假、误导性信息。一支球队仅可接受一个赞助商的冠名。不同俱乐部的球队不可被同一赞助商(包括其前十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字号、商号或品牌)冠名。
企业冠名回归
“是为了支持俱乐部生存发展”
据北京青年报,事实上,随着“金元退潮”,特别是在经历了非同寻常的3个赛季后,国内相当一部分足球俱乐部陷入了经济困境,欠薪等乱象此起彼伏,严重危及国内职业足坛生态。据中国足协、中足联筹备组统计,从2018至2022赛季,中超、中甲、中乙三级联赛已有44家俱乐部被取消相应联赛的注册资格,这一数字在国际足坛都是非常罕见的。
中国足协对于新版《职业俱乐部和球队名称管理规定》的官方解释是:“按照《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要求并兼顾我国国情及职业联赛发展现状,为支持俱乐部生存发展,促进中国足球协会职业联赛长期、稳定发展,规范俱乐部和球队名称使用情况。”
足协在此时此刻做出如此重大的规则调整,实际上也是为尽可能帮助有困难的俱乐部通过各种方式改善各自境遇,为联赛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在推行俱乐部中性名称的政策后,冠名权的回归意味着足协希望给俱乐部营造更为宽松的生存空间。
此外,据新华社,《中国足球协会男子职业足球俱乐部变更注册会员协会及股权转让规定(试行)》中明确有条件接受异地迁移。取消对变更注册会员协会(即异地迁移)的限制,并增加对变更注册会员协会的定义、流程及材料要求,明确俱乐部完成变更注册会员协会后,原则上5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变更;二是取消新升级俱乐部在升级一年内不得进行重要股权转让的限制;三是适度放宽对转让方、受让方的资格审查要求,更好地适应俱乐部股权多元化改革的要求。
这项政策调整主要是考虑到一些俱乐部的现实状况,使俱乐部获得更多的支持与资源,让俱乐部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有球队冠名费曾高达1亿元
澎湃新闻曾报道,2016年,乐视体育CEO雷振剑首次公开透露,乐视冠名北京国安费用高达1亿元人民币。
2018年,斯威汽车成为力帆足球俱乐部赞助商,并取得球队冠名权,使用近17年的“重庆力帆”队名也因此改为“重庆斯威”。据斯威汽车相关负责人介绍,斯威汽车将连续冠名重庆力帆足球队三年,赞助费为两亿元。
海报新闻曾报道,“北京国安”“上海申花”“河南建业”“山东鲁能”“天津泰达”,这些叫了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名字,在2021赛季中超开赛之前差点集体消失。
根据中国足协规定,2021赛季的中超、中甲和中乙各职业俱乐部名称必须“去企业化”,采取中性名称,否则中国足协不予注册资格。彼时据多家媒体透露,北京中赫国安注册了“北京FC”的名字,而广州恒大淘宝可能使用“广州华南虎”的名称。
据北京青年报,中超的版权费、冠名商、赞助商都是联赛重要的运营收入,各俱乐部的分红也会受此影响。据业内人士透露,在金元足球时代,中超俱乐部平均分红能达到4000万元,如今仅剩800万左右,下跌至少80%。
根据足协规定,中超每场比赛的赢球奖金限额是300万元,也就是说,800万的分红还不够发三场赢球奖。对于一些有资金漏洞的俱乐部来说,这笔钱无疑是杯水车薪。投资者也希望通过冠名实现部分广告效应的回报,如今企业冠名回归,或将重新吸引“金主”们支持中国足球。